站内搜索
下载中心
站内导航
  • 首 页
  • 学院概况
  • 新闻中心
  •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党群建设
  • 人才培养
  •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 厚德  博学  笃行  弘毅

    绵阳师范学院·心理与社会学院

    College of Mental Health and Society

    厚德  博学  笃行  弘毅

    绵阳师范学院·心理与社会学院

    College of Mental Health and Society

    厚德  博学  笃行  弘毅

    绵阳师范学院·心理与社会学院

    College of Mental Health and Society

    <
    >

    践初心于实践 展青春之担当——心社学子2025年暑假“返家乡”社会实践个人风采展示(二)

    发布时间:2025/09/11 | 点击量:


           知行合一,以行践知。心理与社会学院的学子们始终怀揣专业热忱与青春担当,主动扎根实践一线,将课堂所学的心理学与社会学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力量。他们以敏锐的专业视角洞察需求,以务实的行动回应期待,在服务基层、助力发展的过程中,既锤炼了自身本领,更用责任与奉献为实践领域注入青春动能,切实践行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让专业价值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彰显着学院学子服务社会、贡献力量的坚定追求。


    风采展示1

    心24.1詹心竹——绵阳市博物馆志愿服务中的成长与担当

        

    盛夏时节,我怀揣热忱以志愿者身份走进绵阳市博物馆,后续又有幸加入研学组。这段时光,不仅让奉献精神在实践中浸润心田,更让我在成长路上收获满满,成为这个夏天最珍贵的印记。

    志愿服务初期,我驻守在博物馆总服务台,为游客提供咨询指引、发放宣传资料,亦力所能及地提供爱心帮扶。面对游客们的多样需求,积极回应与解决,在此期间悄然提升了沟通协调能力,更深深读懂了公共服务里“耐心”与“责任”的重量。

    后来,我加入研学组,协助开展“童声话绵博”小小讲解员活动,还随团队前往梓潼中国两弹城陪伴小朋友们参与讲解实践,帮他们梳理思路、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孩子们睁着亮晶晶的眼睛,认真聆听“两弹一星”的峥嵘往事,用稚嫩的声音探讨“奉献”的含义。

    这段志愿服务经历,让我领悟到:志愿服务从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一场双向的“自我滋养”。未来,我会带着这份初心继续前行,以实际行动传递奉献的温度,遇见更多美好与意义,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风采展示2

    心24.2古洋——宁南县委“返家乡”实践中的书香担当 

      

    我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共青团宁南县委“返家乡”实践活动,在宁南县图书馆开展图书标签翻新整理、为小读者进行节气绘本讲解与科普等工作。

    在图书标签翻新整理工作中,我的指尖拂过每一本图书,完整跟进图书处理流程:从书架取书到前台,扫码、贴条码时反复校准位置,用胶带轻封边缘,再将芯片藏进书页夹缝,最后看着图书带着“身份标识”回归原位,为读者搭建起顺畅阅读的桥梁。

    实践中最难忘的是投影仪下的时光。小暑日,我用精心准备的PPT讲解《拯救大西瓜》,画面与故事交织,牢牢吸引住孩子们的目光;大暑夜,我在幕布上展示节气习俗、“后羿射日”插画,还搭配“阿水的故事”游戏与艾草锤制作活动,让笑声裹着书香在空间里漫溢。

    这个蝉鸣聒噪的盛夏,我在图书的流转与小读者的笑颜中,读懂志愿服务的温度——用心传递知识与温暖,便是这段暑日志愿旅程里最清凉的意义。



    风采展示3

    心23.1金厚琼——昆明顺通社区的实践担当

     

    近期我以志愿者的身份主动投身昆明市官渡区顺通社区的实践活动,围绕食品安全检查、环境卫生整治、普法宣传三大方向,用实际行动为社区服务贡献力量。

    在食品安全检查工作中,我化身“安全卫士”,在社区的餐饮店与超市间穿梭,严谨核查食材保质期、商户卫生许可证等关键信息,发现隐患问题第一时间与商户沟通,督促其及时整改,全力守护居民“舌尖上的安全”。

    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时,我又变身“清洁先锋”。看到楼道里堆积的杂物、街边散落的垃圾,我会主动清理;同时,我还向过往居民耐心倡导垃圾分类理念,带动更多人一起维护社区的整洁环境。

    而在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期间,我以“法律使者”的身份,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讲解等多样化形式,为居民们解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

    这次社区实践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方位的成长历练。我真切体会到社区工作者日常的不易,也更深刻地理解了责任与担当的重量。未来,我会带着这份宝贵的实践经历,在成长道路上继续勇毅前行。


    从课堂到实践,从理论到行动。心理与社会学院学子的实践之路,既是对专业知识的深化践行,更是对青年责任的生动诠释。他们在服务中成长,在奉献中闪光,不仅为实践领域留下了青春印记,更以实际行动证明了新时代大学生的担当与价值。未来,这份扎根实践、服务社会的初心将继续传递,学子们也将带着实践中的收获与思考,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续写属于青春与专业的奉献篇章,让“知行合一”的理念持续照亮前行之路。


    来源:心理与社会学院

    图文:何桂彦 胡尭 罗淋 杨航 詹心竹 古洋 金厚琼

    一审:吴小英

    二审:陈奕

    三审:王海榕

    TOP

    版权所有:绵阳师范学院·心理与社会学院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
    电话:0816-2579941 | 传真:0816-2579941 | 邮箱:mszxs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