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到校园筑梦,职业与成长领航
——2026届应用心理学召开研习讲座
6月10日上午,以《从课堂到校园,心理教师的职业素养与成长途径》为主题的讲座成功举办。涪城区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邓剑老师担任主讲,为2026届心理学学子深度剖析心理教师职业发展核心议题。

邓老师指出,心理学专业学生投身心理教师岗位前景广阔。当前全国中小学心理教师配备未达教育部标准,缺口显著,且因专业性强转岗困难,公招、特岗成为主要入行渠道。值得关注的是,在2025年教育行业教师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心理学专业人才需求呈现逆势增长态势,这无疑为心理学专业学子打开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谈及能力构建,邓老师提出“专业知识+技能+素养”三位一体体系,强调既要夯实普通心理学等理论基础,又要掌握课程设计、危机干预等实操技能,同时严守保密例外原则,保持终身学习。
对于心理教师的岗位胜任力,此次讲座聚焦三大核心要点。其一,站稳讲台,深耕心理课程设计与课堂管理。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其二,做好咨询,秉持尊重、共情的原则,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筑牢心理危机干预防线。其三,创新活动,借助心理健康宣传月、心理社团建设等多样化形式,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心理氛围。
邓老师强调,心理教师若想在工作中脱颖而出,实现差异化发展是关键。可结合自身优势,在教学、咨询或活动组织中形成专长,并通过结合实际案例开展教育科研,提升专业影响力。同时,积极参与赛课、公益活动等行业交流,拓宽视野,提升专业能力。她特别指出,心理教师应以强烈的责任感为职业内核,做好个人职业规划,在热爱中实现专业成长与个人价值的双向奔赴。
此次讲座为应用心理学专业学子明晰了职业发展路径,为构建高素质心理教育师资队伍提供了有益参考,也为推动心理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来源:心理与社会学院文 图文:王榕楠 彭明 审核:肖俏 米雪霞 木呷古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