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下载中心
站内导航
  • 首 页
  • 学院概况
  • 新闻中心
  •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党群建设
  • 人才培养
  •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 厚德  博学  笃行  弘毅

    绵阳师范学院·心理与社会学院

    College of Mental Health and Society

    厚德  博学  笃行  弘毅

    绵阳师范学院·心理与社会学院

    College of Mental Health and Society

    厚德  博学  笃行  弘毅

    绵阳师范学院·心理与社会学院

    College of Mental Health and Society

    <
    >

    专业设置

    当前位置: 首 页 >> 人才培养 >> 专业设置 >> 正文

    社会工作专业
    发布时间:2025-05-17 | 点击量:

    在社会关系数字化的裂痕中,

    如何以行动编织社会网络联结?

    如何让服务重构人世的温度与生活的希望?

    今天,让我们走进社会工作专业,

    以信任为桥梁,以助人为宗旨,以技术为力量,

    激活社会的自愈基因,

    资源整合织就守望相助的经纬,

    用生命与生命的共振燎原成温暖人间的曙光。

    专业介绍

    绵阳师范学院心理与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部门从事社区治理与乡村振兴、健康社会工作与老年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熟练专业技能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社会工作专业创办于2004年,是四川省较早、绵阳市唯一开设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高校,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团体理事单位,在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享有良好声誉。2008年获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儿童友好家园”社工服务优秀表彰;2011年至今,一直致力于川西北区域国家社工师职业资格培育;2015年深度参与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助力基层治理创新。2020年与绵阳市政府共同创建了中国科技城(绵阳)城乡基层治理学院,现更名为绵阳师范学院社会治理产业学院。2023年评为绵阳市社会工作人才建设实训基地。2024年社会工作专业团队-科技城城乡社区治理实践团队成为校级创新团队。

    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均在95%以上。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中,始终立足国家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迫切需求,以“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为价值观,以“落凡天使、成人达己、专业融合”为培养理念,“以实务为基础,以研究为导向,以教学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培养模式,近五年为川西北输送千余名具备技术应用能力的实务型社工人才。

    师资力量

    社会工作专业师资建设采用“学术导师+资深督导+行业顾问+青年骨干”四维架构,学术导师聚焦理论创新与政策研究,资深督导(持证社工师)主攻实务技能训练,行业顾问(社会组织/党政部门专家)联动项目实践指导,青年骨干推动本土化研究反哺教学,形成“理论-实务-政策-科研”闭环培养体系,强化学生专业认同与复合能力。

    部分师资介绍:

    韩黎

    学术标签:教授、博士、国家社工师、心理咨询师,四川省第十五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省社会组织专家库专家,高层次社工人才,绵阳市优秀社工

    教学理念:立足学生成长需求,培养全人发展的专业社工

    木呷古布

    学术标签:博士、国土空间规划师、社区营造师,从事城乡融合发展、基层治理与社区规划领域的研究

    教学理念:汇智社工,行爱致和

    杨静

    学术标签:博士、国家社工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员,从事社会养老与管理、新业态从业者社会保障研究

    教学理念:以人为本,尊重多元

    赖渝

    学术标签:国家社工师,绵阳市高层次社工人才,社区营造师,绵阳市优秀教师,绵阳市优秀社工,市民政局品牌社会组织评审专家,从事社区治理与社会慈善研究

    教学理念:倡导批判性思维,推动学生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孙长勇

    学术标签:国家社工师,绵阳市高层次社工人才,社工培训师,市民政局品牌社会组织评审专家,绵阳师范学院优秀教师,从事社会保障与政策研究

    教学理念:助人自助,赋能增权

    李琴

    学术标签:国家社工师,绵阳市社工培训师,从事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与社区治理研究

    教学理念:知行合一,服务社会

    蒋斌

    学术标签:博士、国家社工师,绵阳市高层次社工人才,乡村治理培训师,绵阳师范学院优秀党员,从事乡村治理、农村社会工作研究

    教学理念:授人以渔,激发学生自主探索与持续精进的职业生命力。

    崔海燕

    学术标签:博士、国家社工师,从事社会工作理论、社会政策研究

    教学理念:习以不为常,理所不当然,关心“附近”,树立例外

    康静敏

    学术标签:国家社工师,绵阳市社工培训师,从事老年社会工作与社会调研研究

    教学理念:以人促学,助人自助,践行为教

    张春汉

    学术标签:国家社工师,绵阳市社工培训师,绵阳师范学院优秀党员,从事社区工作实务、乡村社会问题研究

    教学理念:从真实社会痛点切入,训练学生复杂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体系

    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以“数字化赋能、场景化育人”为核心理念,将联合“政-企-行-产-社”搭建产教协同、产研协同、产业链协同的融合平台,通过T教学区块、R研究区块、P实践区块、S社会服务四大板块协同推进,聚焦社会事务、社区治理、儿童关爱、为老养老四大核心领域,结合数字社会工作应用平台,实现课程研发与实务场景深度融合。

    人才培养特色

    需求导向:构建双核驱动培养体系

    社会工作专业立足科技城发展需求,精准对接社区治理与乡村振兴、健康社会工作与老年服务领域需求。构建“数字赋能+社会治理”双核驱动的特色培养体系,在夯实常规教学基础上,培养具备前沿技术、精通实务操作的复合型社工人才。

    协同育人:深化校地共建产业学院

    依托校地共建的社会治理产业学院,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协同。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开展实践教学,“双师型”团队联合攻克地方社会治理难题,师生承接社会重大项目。在社会治理中优化基层服务,在一老一小服务中提升社会人文关怀,打造地方社工人才培育高地。

    跨界融合:拓展多元服务网络

    以就业衔接为纽带,推动跨界合作与校地联动。整合党政机关、地方基层政府、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等多行业资源,在社区治理与乡村振兴中创新数字化基层治理模式,在健康社会工作与老年服务中强化数字技术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实现“社会工作+行业”深度融合,构建多元协同的数字服务网络。

    社会工作专业是一个聚焦特定领域,注重专业融合与技术创新的应用型专业,分为两个具体方向:

    ①社区治理与乡村振兴方向:聚焦城乡社区治理提能创优工程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治理效能提升,培养具备基层公共事务管理、乡村发展规划及资源整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融合大数据分析、区块链技术及数字治理平台,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与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②健康社会工作与老年服务方向:培养“扎根区域老龄需求、专业赋能银龄服务、智慧引领康养融合”的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专用型才,结合AI健康监测、物联网感知技术,为社会提供智慧化康养方案,助力构建全周期、精准化的老龄福祉生态体系。

    教学软硬件

    实验室集群:建成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电访室微机室三大实验室(160㎡),配备角色扮演沙盘、单向观察镜、智能电访系统;虚拟仿真实验室“社会治理TPRS数智平台”集成区块链民生追溯、AI舆情分析模块,实现数字治理全流程推演。

    实战化基地网络:联动安州区委社工部、涪城区城厢街道等20余家单位,开展社区治理、儿童福利等真实项目,与绵阳市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共建案例库与督导体系。

    升学与就业

    社会工作专业就业的专业对口性较强,毕业学生三分之一去往省内各类社会组织,考研升学占比20%左右,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占比20%,社会组织、群团组织50%,基层社区(村)担任专职社会工作者占比10%,企业及其他机构5%。近五年,就业率平均96%以上,其中70余名毕业生考进浙江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云南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大学、华中农大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陈芳-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谭久红-南京大学

    杨春梅-浙江大学

    张小峰-西南大学

    学生风采

    学科竞赛成果显著,近五年,“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类创新创业大赛、“三创”赛、“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大学生公益项目设计大赛”、“四川省社工项目大赛”、“四川省乡村振兴大赛”等学科竞赛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50余项。

    丰富的社工社团生活

    绵师公益大讲堂

    人间烟火,温暖万千

    欢迎心怀社会关怀、躬行实践精神的青年

    加入绵阳师范学院社会工作专业

    开启知行合一的服务征程

    用生命影响生命,以专业守护希望

    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注入青春力量!

  • 上一条:应用心理学专业
  • TOP

    版权所有:绵阳师范学院·心理与社会学院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
    电话:0816-2579941 | 传真:0816-2579941 | 邮箱:mszxs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