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青年是基层建设的先锋队,他们怀揣理想与担当,为基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国家持续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时代浪潮下,“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肩负着重要使命。此时,心社学子们仍在更多姿多彩的社会实践中展现青春力量,为基层服务添砖加瓦,在服务社会的广阔舞台上绽放光彩。
风采展示1
心23.7伍体落——木里县暑期公益托管志愿服务

暑期,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参与到共青团木里县委组织的为期一个月的工作中,前期在参与“普通话宣传”,“防网络诈骗”以及“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服务活动中,积极与同伴组队,尽量做到“广宣传,讲清楚”。在这过程中,我不但锻炼了自己的胆量,更深刻体会到了家乡人民的淳朴和温情。
之后,我与其他三名同伴参与了暑期托管班,给6名年龄在 5—13 岁的儿童提供辅导与陪伴。在托管期间,我负责孩子们的作业
辅导,并组织开展娱乐活动、手工课程及主题班会等。在带领游戏时,坚持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积极关注每位孩子的状态与反应。
本次暑期实践经历,我不仅收获了纯真的快乐,也被孩子们的童真所感染;与孩子们相识,也与同伴们建立了珍贵的友谊;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每个群体都给予我不同的温暖和感悟,让我对家乡的“人情味”体会更深刻。今后我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去实践,而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今后学习生活中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独一无二的珍贵财富。
风采展示2
心24.6泽中——黑水县爱心暑托班公益志愿服务

盛夏的风拂过黑水山谷,也吹来了我与孩子们的夏日之约。作为绵阳师范学院社工专业的青年学子,这个夏天,我循着乡土情怀,回到家乡黑水县,以“逐梦扬帆计划”志愿者的身份,走进团县委爱心暑托班,用31天的陪伴,为孩子们的暑期添上一抹温暖底色。
晨光里核对考勤、课堂上辅助答疑、午后分发热气腾腾的午餐,我用细致守护日常;从红色教育里的初心传承,到安全教育中的知识科普,6场特色活动的策划执行,我以专业搭建成长桥梁。面对孩子间的小摩擦,我化作“倾听者”,引导他们诉说心意、换位思考;融入社工“个别化”理念,为内向的孩子递去鼓励的目光,给活泼的孩子抛出创意挑战,看着他们眼中渐渐亮起自信的光,便觉所有付出都有了回响。
这段旅程虽让我看见自己应对突发状况时的不足,却更坚定了用专业反哺乡土的决心。愿更多微光汇聚,照亮乡村儿童的逐梦路,让每一颗童心都能在关爱中,乘着风、向着光,勇敢远航。
风采展示3
心24.6包明悦——攀枝花市社区便民志愿服务

在这个盛夏时节,我以志愿者的身份走进攀枝花市东华街道新源路社区,在工作当中我主要负责了前台接待及便民服务相关工作,这个岗位让我第一次真正近距离接触基层服务,回想起来满是踏实的温暖。
在日常工作里,我最常做的是前台接待。一开始,我是懵懵懂懂的,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服务,或是帮居民们问一问懂得这项类容的人,随着问的次数增加,我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更多类似问题的回答方式,也逐渐的可以解答更多的问题。在“问”与“答”这个过程中,不仅丰富了我自身的生活经验,也锻炼了我沟通交流的能力。
这段实习让我明白,基层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处处藏着对“责任”二字的诠释。前台的一杯水、登记时的一句关心,都是在把“服务”二字落到实处。它教会我,把小事做好,让居民放心,就是最有意义的成长。未来无论走到哪里,这份在社区里收获的温暖与担当,都会提醒我:所谓价值,从来都藏在为他人着想的每一个细节里。
结语:实践从不是一场短暂的奔赴,而是一代青年与时代同行的漫长征。从校园课堂到田间地头,从社区街巷到基层一线,实践的脚步从未停歇,也从未因困难挑战而停滞。愿心社学子们带着此次活动的收获,以无畏的勇气以及坚定的信心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也为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来源:心理与社会学院
图文:何桂彦 胡尭 罗淋 杨航 伍体落 泽中 包明悦
一审:吴小英
二审:陈奕
三审:王海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