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下载中心
站内导航
  • 首 页
  • 学院概况
  • 新闻中心
  •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党群建设
  • 人才培养
  •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 厚德  博学  笃行  弘毅

    绵阳师范学院·心理与社会学院

    College of Mental Health and Society

    厚德  博学  笃行  弘毅

    绵阳师范学院·心理与社会学院

    College of Mental Health and Society

    厚德  博学  笃行  弘毅

    绵阳师范学院·心理与社会学院

    College of Mental Health and Society

    <
    >

    大一新生心理适应指南

    发布时间:2022/10/06 | 点击量:



    面对新生活你可能有哪些心理困惑?  


      太无聊了,不知道要做什么?——空虚

      我的方向在哪里?——迷茫

      我真没用,别人比我强!——自卑

      独在异乡为异客!——怀旧

      对新的一切都不太满意,怎么办?——失落

      如何处理好学习,生活,人际这些关系?——焦虑

     大学是不是要不顾一切的爱一场?——冲动


    适应  


    适应是心理健康的一项最基本的标志,是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适应过程其实就是:适应——转变——发展的过程。

    适应是一个人通过不断调整自身使其个人需要能够在环境中得到满足的过程,适应也是自我与环境和谐统一的一种良好的生存状况。

    作为一名大学生,你今天能够很好的适应大学生活,明天就能很好的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新生适应问题的表现


    01
    生活环境的变化  



    生活方式需要适应。——文化冲击

    还要面临生活习惯的变化,饮食作息等方面。


    02
    学习状况的变化  


    大学生对学习刻苦程度和学习积极性大幅下降,原因主要有三点:

    1.上大学前后的动机落差。

    2.不够自律,容易受别人的影响。

    3.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其深层原因是缺乏远大的理想,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03
    人际关系的变化  


    大一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

    第一,交往需求强烈,但实际行动少。

    第二,交往对象范围大,但出现问题的频率高。

    第三,交往方式逐渐多元化。



    大一新生如何有效适应大学生活


    一、培养自立能力

    尽快熟悉校园的“布局”,有问题多向高年级的同学或者辅导员助班请教,可以在班级或者部门中负责一定的工作。



    二、正确调控自我

    及时感知并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负面情绪过多导致的心理压抑,建立理性的认知方式,学会换位思考。




    三、合理规划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专业学习目标要合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付诸实际行动。

    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要结合实际——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在部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培养提升自己的能力。

    树立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专业特长、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所作的方向性的方案。

    紧紧盯住一个目标,总目标分目标

      1.慎重选择,选择人生目标要切合自己的实际。

      2.目标一旦选择,就不能再三心三意。

      3.持之以恒,发愤努力。



    四、加强人际交往

    增强自己的人际魅力


    1.给人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和人交谈时真诚,微笑,多提别人的名字,做一个耐心的听者,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这很重要。

    2.注重自己的外在素质,恰当地修饰自己的容貌,注意在不同场合下着装的搭配选择,形成自己独特的气质和风度。

    3.培养优良的个性特征,自信,乐观,积极,努力,宽容,是理想伙伴不可或缺的内涵。

    但有的学生称自己有社交恐惧症,我们就需要战胜自己对社交的恐惧。

    首先,搞清楚我们恐惧的是什么,或者我们对哪些感到恐惧。

    然后,运用心理治疗领域常用的系统脱敏法来自我调适。

    最后,到心理咨询中心,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进行心里调适。

    我们要知道,要乐于接受心理咨询的帮助,心理咨询是针对正常人的!心理咨询可以为你保密!心理咨询是科学专业的解决问题!








    TOP

    版权所有:绵阳师范学院·心理与社会学院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
    电话:0816-2579941 | 传真:0816-2579941 | 邮箱:mszxs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