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0日是第3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理应更加注重心理健康,营造和谐幸福的环境。2022年全国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主题为“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旨在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活动,推动全社会提高认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关注心理精神需求,在家庭生活、学校、工作单位、社区等环境中,营造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良好氛围,提供适宜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服务,提升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水平。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在1992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包括拍摄、宣传促进精神发育健康的录像片、开设24小时服务的心理支持热线、播放专题片等等。1996年9月10日,卫生部印发《关于开展1996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为了提高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对精神卫生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和对精神发育障碍疾病的研究认识,计划10月10日前后在全国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
对于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人际关系、家庭环境、自我期望、学习、就业和恋爱等,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积极学习心理学知识
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个人需要积极学习心理学知识。我们学习心理学知识是关爱自己的表现,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可以解决成长路上遇到的烦恼。很多时候,我们遇到心理问题后,羞于向专业人士求助,长期自我压抑、怀疑容易导致心理问题加重。我们可以参加学校举办的心理健康讲座还可通过查阅书籍学习心理学知识,通过分析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找对方法解决心理问题。
二、理性看待自己
季羡林在《我读<蒙田随笔>》中,曾写道“正确认识自己,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当代大学生更加要理性看待自己,学会悦纳自己,了解真实的自我并接受真实的自我,实现对自我的超越。人生面临很多的转折点,大学只是人生转折点的一个,只有把握好自己的生活才能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三、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白岩松在演讲中曾说过,人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面对生活的种种挫折,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事实上,古人早已说过,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但是可常想一二。大学生需要提高自我适应能力,首先,需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积极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与人交往,大学生要以互相尊重为底线,用亲和、友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面临学习和就业问题,大学生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学习计划。
四、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我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让我们给心灵一份呵护,精神沐浴着晨曦。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收获好心情,以健康饱满的情绪接受生活的挑战。